上海完成2.5万余处公共休憩座椅优化提升——
公共座椅上新 城市温度暖心
“能舒舒服服坐在家门口看风景的感觉真好。”一大早,家住上海黄浦区西凌家宅路附近的陆煜君老人拎着几袋蔬菜、水果从菜市场出来,径直走进小区门口的口袋公园,坐在公共座椅上,和老邻居们打起招呼:“走累了,坐下歇歇,晒晒太阳再回家。”
西凌家宅路是上海市中心的一条小马路,长333米,宽7.2米。马路不大,却很热闹,沿街是上海少见的南洋风格骑楼架空柱廊,楼上住宅,楼下商铺。道路两侧的西凌新村是有着3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,居住着4700多户居民。路口有学校、幼儿园和医院,还有两条地铁从旁经过,商业繁荣,人来人往。
2023年,西凌家宅路所在的半淞园路街道启动“美丽街区”改造,身为小区业委会主任的陆煜君接到任务:听听居民对街区口袋公园改造有啥建议。建议很快汇总上来——社区里60岁以上居民超过45%,逛街走累了没地方坐,希望能增加些公共休憩座椅。居委会“儿童议事会”又加上一条:不仅能坐,还要好看。
最初的方案是在小区门口增添下棋打牌的桌椅,但沿街住户因担心噪声而表示反对。设计团队综合各方意见,设计了一座抽象线条造型的亭子,配以鲜明的拿坡里黄,既能满足遮阳坐歇的需求,又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街头艺术装置。亭子一建好,马上成了小区居民日常休憩集聚的中心,社区居民还投票为建好的公园起了个好听的名字——“朝夕”。
“公共座椅作为城市‘家具’,从布局到设计,一定要听取居民建议。”半淞园路街道办副主任郑晓玲说,在改造过程中,街道、设计团队和居民进行了十几轮沟通,随时听取合理建议对方案进行调改。朝夕公园有一排长凳,设计之初其实是矮桌,还没完全建好就有不少居民坐了上去。设计团队索性将桌子改成座椅,还根据老年居民的反馈,将座椅高度比通常设计降低了5厘米。
“公共座椅的设计必须因地制宜。”设计师武欣主持设计骑楼的公共座椅。“骑楼柱廊是商业空间,公共座椅既要让路人能歇脚,又不能影响通行。”她将两把单人椅一正一反并排连接,利用骑楼与街面的台阶,形成高低错落的结构。座椅两边还配备了扶手,为老年人起坐时提供支撑,还可放置手机等随身物品。
以公共座椅为纽带,西凌家宅路打造了“商居共治联盟”。24名居民志愿者两人一班巡逻,发现街面和座椅需要清扫维护,就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处置。在西凌家宅路沿街商铺经营上海传统点心的龙荣说:“有了公共座椅,更多顾客愿意驻足停留,带来不少生意。”
“公共空间休憩座椅正在成为体现城区软实力的‘城市表情’。”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市容管理处处长王永文介绍,自2021年起,通过新建新增一批、改造提升一批、认建认养一批、社会共享一批的形式,累计完成2.5万余处公共休憩座椅优化提升,让上海不仅可以漫步,还成为一座可以“坐得下”的城市。(本报记者 田 泓)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4年12月13日 03 版)
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和网友发布,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侵权,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duobeib.com/guonazixun/17404.html